第八十五章罗钦顺的指点
就好像是儒学的规律,一般来说,儒家新学说出现,到没落,顶多数代人传承的事情。孔子之后,儒家八分。倒是数代之后,儒家孟荀为显学。在两汉之后,又为之一变。
一般是创始人传立一门学说,弟子二代或者三代,就会发现问题,或者说传着传着就变味了。然后就需要有人做修订或者改易的工作。一旦有人做了如此开创的工作,那么这就成为另外一派了。
明代心学之传承,由崇仁而白沙,而白沙到甘泉心学与阳明心学吧,就是这样的。
只是理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他不是一个学派,而是由北宋年间开始的学-潮。不满足从经书上寻求,改以义理解经,这模式以来,纷纷有无数大儒涌现,而这些观点,最后在朱熹时代,一一收拢扬弃,成为朱熹与陆九渊两派。但即便如此,在宋亡之后,理学遭受重大打击,即便成为元代的官学,学术自我更新能力也不如宋代。所以终元一朝理学毛病依然一直存在,到了明代,太祖皇帝也面临同样问题,天下是打下来了,但是抬头一看,满地臊腥,乃不知汉家礼仪是为何物?于是太祖皇帝一意恢复汉家法度,在很多方面做了重大决策。而理学被抬高,作为汉家法度的代表,被抬高。成为官学。
而这也罢了。
靖难之变,更是加强了理学的地位。方孝儒之死,影响力之巨大。因为方孝儒是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大儒之一。可以说他当时的影响力,要比而今的王畿大的多。方孝儒的学术观点,这里就不说。甚至方孝儒学术观点是什么并不重要。重要的是,方孝儒之死,令天下学子胆寒。虽然这不是文字狱,但也能让天下人闭嘴,从永乐开始到正统前期,天下文人的领袖,就是三杨。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实。
Loading...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】or【关闭小说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尝试更换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Chrome谷歌浏览器】打开多多收藏!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、Wifi。
收藏网址:www.myhetang.com
(>人<;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