崔栖潮来到诺森伯兰的第七年,放眼望去,庄园里都是整整齐齐的木屋或者石屋,再也看不到茅草屋的踪影。
富农圈起小院子,作为菜圃加花圃,效仿老爷的别院。牲畜棚打扫得干干净净,就如同他们脸上一样。水利工程使得不止是为耕地浇水不再困难,人们也不再需要生活用水而烦恼
现在,诺森伯兰所有粮食作物平均亩产已经达到了六百多斤,接近七百斤,由于耕牛、耕马、工具的不断增加,在精细耕作的情况下,一家三口的劳动力大约能种六亩地。
另外,甜菜、棉花、葡萄等经济作物产量稳定,每年为诺森伯兰的农民带来不少收益,自用的棉花足够冬天里人人换一身棉袄,盖上棉被,没有冻死的危险。
每个半个月,庄园的广场上就开展集会一次,连隔壁领地也有来参加的,俨然是如同教区贸易会一般小型的贸易点。手头有了余粮的农奴吃得起面包、小麦粥之余,还可以换到其他食物,不像以往,妇女生了孩子多吃一口都难得。
前几年,从诺森伯兰离开的俘虏们将这里的耕作方式迅速传播了出去,所以提高产量的不止是诺森伯兰,至少现在在整个南部,街道上都看不到粪便的踪影了。
在外界的讨论中,诺森伯兰俨然是南部最富饶的地方,小归小,人均生活质量却高。甚至有人说,宁愿到诺森伯兰做农奴,也好过做一个穷困小领主。更别提富农了,在诺森伯兰有些富农,都会把自己的部分份地再花钱请人来耕种了。
Loading...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】or【退出阅读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尝试更换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Chrome谷歌浏览器】打开多多收藏!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、Wifi。
收藏网址:www.myhetang.com
(>人<;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