恬淡虚无,真气从之;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。……故美其食,任其服,乐其俗,高下不相慕,其民故曰朴。
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
余知百病生于气也,怒则气上,喜则气缓,悲则气消,恐则气下,寒则气收,炅则气泄,惊则气乱,劳则气耗,思则气结。
《素问·举痛论》
《素问·宝命全形论》说:“天复地载,万物悉备,莫贵于人,人以天地之气生,四时之法成”,复杂、丰富、细腻的精神活动,是人区别于动物所在。但这种复杂的精神活动,就像是一把双刃剑,在带给人类丰富情感感受的同时,也是导致人疾病丛生的缘由之处,《黄帝内经》说“百病生于气”。相对于其它的致病因素,如外邪六淫、饮食不当、劳逸过度等对身体的损伤,《内经》更注重精神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主导作用,因此,对如何调养精神、神志,便论述得尤其详尽。《内经》的养生思想基本可以分为三大部分,分别是对外顺应自然,即四气调神、法于阴阳的内容;对内注重精神心理的调养,即注重养心,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、《灵枢·本神》篇就充分阐述了精神养神的思想与方法,包括“美其食,任其服,高下不相慕,其民故曰朴”等;中在强调节制起居劳逸与饮食,即注重养形。
一、恬淡虚无——保持心灵清虚宁静
恬淡,安静闲适,淡泊寡欲;虚无是心无杂念。我们只有保持内心的的安静、淡泊,才能使心灵轻松快乐。反观内省,我们的烦恼,均是源自欲望的充斥,欲望越多的人,烦恼就越多。中国古人说“无欲则刚”,坦荡的胸怀,来自没有私欲的内心世界。当一个人内心充满了对名、对利、对感情的无尽追求与奢望时,他的内心也往往同时会被烦恼、恐惧、嫉妒、仇恨所充斥,因为,世间的名利只有那么多,芸芸众生均趋之若鹭,更多的人是失败者。庄子说过“鹪鹩巢于树林,不过一枝;鼹鼠饮河,不过满腹”,人在物质上的消耗实在有限,更多的时候,人只是被欲望主宰与控制的奴隶。因此,传统文化各个学派,均注重养心、调心,心性的修炼是养生第一要着。
Loading...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】or【关闭小说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尝试更换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Chrome谷歌浏览器】打开多多收藏!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、Wifi。
收藏网址:www.myhetang.com
(>人<;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