机械化时代,工人是很好培养的。只要严格按照要求去操作机器,几个月下来,就能熟练生产产品。有些技术含量低的,几天就能学会用机器制造。
但在手工业时代,工匠的手艺,是很难短时间学会的。所以,这个年代,欧洲手工业普遍流行7年学徒制度。不过,当学徒的前三年,基本是在了解行业各种规则和基本常识,很难上手。而且,需要无偿为师傅提供各种劳动服务。三年后,才有打下手的机会。然后,最后两年的样子,才会自己独立完成工作。
如此长的时间,也不是没好处。因为,这样的确能够培养出技术合格的工匠出来。长时间的培养,有利于技术的充分提高。
即使到了现代,德国等制造业强国,也重新拾起了学徒制。不过,有了变化,不再是师傅一对一带徒弟,而是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的制度。具体就是,学校教给基本理论知识(这一点带徒弟的师傅没啥空教,也未必能教好),而工厂,会安排老工匠指导学徒实践……
事实上,这有些类似实习生制度,但比实习生制度更完善合理。学技术不是一蹴而就的,需要长期实践。因此,后世英美系的实习制度,特别是传到国内的实习制度,更像是走过场。三个月实习期,然后迫不及待就上岗……有的甚至三个月实习期都没有……
可想而知,这样培养出来的技术工,技术底子很难提高。因为没有现代学徒制度,后来华夏工厂的技术工,大多数更像是民工,可有可无。然后,制造出来的产品,真叫一个马马虎虎。而那些技术厉害的人,在转正后,往往自己要长期琢磨本职业的技术。没有师傅带着,往往就算努力,也要到30多岁后,技术才能算看得过去。然后,四十多岁成为大师傅,开始吃香抢手。
Loading...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】or【关闭小说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尝试更换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Chrome谷歌浏览器】打开多多收藏!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、Wifi。
收藏网址:www.myhetang.com
(>人<;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