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的有些远了,在魏晋时期,封爵的礼法还比较遵循两汉时期的规矩。
那就是异姓不得封王,更不能封为国公。
一般而来,以国号封公封王的,都是皇室宗亲,外姓获得这个封号。要么,是孤悬方外,听调不听宣的诸侯。
要么,就是在朝廷中,有着取代之心的权臣。
类似于曹魏时,文皇帝曹丕封的大魏吴王孙权,以及明帝曹睿时期,所封的燕王公孙渊。
事实证明,这两者后来无一例外的都站在了曹魏的对立面。
孙权在石亭之战中上皇帝尊号,公然与曹魏决裂。公孙渊更是在曹魏和孙权之中来回反复横跳,最后被司马懿所讨伐。
至于司马昭,强迫天子封自己为晋公之后,大肆在朝中培养亲信排除异己,后来,更是借助灭蜀的功劳,让儿子司马炎上位之后,顺利封为晋王,进而取代天下。
姚裕想的是效法古人,心中打算可想而知。
但同样的,姚裕也知道,别看朝廷如今势微,但距离建国到现在还没有过去五十年,多少百姓大臣内心深处对晋朝还是有一定的依赖性的。
毕竟,晋朝是结束了三国乱世的大一统王朝,人心还没有丢的太厉害。
若自己此时就急着封为国公,很显然会让百姓们生出不满之心。
到那个时候,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。
所以对姚裕而言,想要封公封王,他要么收复旧都洛阳,要么就收复益州,灭掉称帝的李雄。
Loading...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】or【关闭小说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尝试更换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Chrome谷歌浏览器】打开多多收藏!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、Wifi。
收藏网址:www.myhetang.com
(>人<;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