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273章 143、附录1、南水北调与大禹治水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

大禹治水距今已四千余年了,他的一条引水主渠道竟与南水北调路线惊人的相似。不过,前者是为了排水泄洪,而后者却是为了引水济旱,正好掉过个来。

大禹的足迹遍及九州,治水规模浩大,但其中最主要的工程还是在黄河流域。关于黄河的疏导路线,《尚书•禹贡》中有一段经典论述如下:“导河积石,至于龙门;南至于华阴;东至于砥柱;又东至于孟津;东过洛汭,至于大伾;北过降水,至于大陆;又北,播为九河,同为逆河,入于海。”《禹贡》一文中描述的这条河,被称为禹贡大河。如上所述,黄河从上游甘、青两省交界处的积石山,一直到下游的洛汭,就是洛水注入黄河的交汇处,(位于河南洛阳东)黄河流经路线从古至今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,古今学者也没有多少争议;但是黄河过了洛汭以后,大禹究竟把它引向了哪里,后世却出现了不同的理解,众说纷纭。其中的关键问题,就出在上述引文中提到的“大伾”上。

大伾山有两座。一座在河南省的浚县,位于京深高速以东的平原地带;另一座在郑州以西的荥阳县,地处黄土高原向华北平原的过度带上。比较流行的说法是,禹贡河是经过浚县大伾山向北延伸,最终进入大陆泽的。

但是,这种说法矛盾较多,经不起推敲。其一,浚县大伾山和位于邢台市任县、巨鹿的大陆泽,都处于同一经度上,是正南正北方向;而华北平原的地势是西高东底,从大伾山向大陆泽引水分洪,不如向偏东北方向直接导洪入海来的顺畅。实际上,大禹确实从浚县大伾山向北开挖了一条分洪渠,但它没有注入大陆泽,而是和古漳水汇流后,经过河北的曲周、临西,在清河一带折向东方,直接流入渤海。临西县有一处古堤,人称鲧堤,传说是鲧、禹治水的遗迹。后经挖掘鉴定,说是宋代留存。作者认为,这个鉴定并不能否定鲧、禹时期在这里修过大堤,因为洪水溃堤后,大堤往往会被夷为平地,甚至会冲出一个大坑,人们不得不就地重建新堤,原始的遗存当然就挖掘不到了,而它原来的称呼却演习了下来。

Loading...
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】or【退出阅读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
尝试更换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Chrome谷歌浏览器】打开多多收藏!
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、Wifi。

收藏网址:www.myhetang.com

(>人<;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