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是,这种说法矛盾较多,经不起推敲。其一,浚县大伾山和位于邢台市任县、巨鹿的大陆泽,都处于同一经度上,是正南正北方向;而华北平原的地势是西高东底,从大伾山向大陆泽引水分洪,不如向偏东北方向直接导洪入海来的顺畅。实际上,大禹确实从浚县大伾山向北开挖了一条分洪渠,但它没有注入大陆泽,而是和古漳水汇流后,经过河北的曲周、临西,在清河一带折向东方,直接流入渤海。临西县有一处古堤,人称鲧堤,传说是鲧、禹治水的遗迹。后经挖掘鉴定,说是宋代留存。作者认为,这个鉴定并不能否定鲧、禹时期在这里修过大堤,因为洪水溃堤后,大堤往往会被夷为平地,甚至会冲出一个大坑,人们不得不就地重建新堤,原始的遗存当然就挖掘不到了,而它原来的称呼却演习了下来。
其二,禹贡大河是最后经过一条叫做降水的河进入大陆泽的,因此,找到降水,便成了给禹贡大河验明正身的关键。沿着从浚县大伾山引出的分洪渠往下走,却找不到降水。为了附会《禹贡》,有人把流经河南省淇县的淇水硬说成是降水,但淇水之名春秋以前早就存在了,因为《诗经》中曾提到它。还有人说,山西省屯留县有条河叫降水。但是,这条降水还没有走出太行山就汇入了漳水,难圆其说。
其三,《辞海》“大伾山”条载:“《书•禹贡》导河:‘东过洛汭,至于大伾。’…汉晋南北朝以今河南荥阳氾水镇西北成皋故城所在之山为大伾,见《水经注》《河水注》、《济水注》及所引汉晋资料。唐以后以今河南浚县城东黎阳东山为大伾,见《括地志》等。”现在我们明白了,从大禹治水到唐代,已经过去了三千余年,当年大禹在太行山坡地上开辟的分洪渠早已湮没,不见了踪迹,后人于是把浚县的分洪渠当作了禹贡河,并把黎阳东山冠以大伾山之名。
Loading...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】or【退出阅读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尝试更换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Chrome谷歌浏览器】打开多多收藏!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、Wifi。
收藏网址:www.myhetang.com
(>人<;)